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> 首页栏目 >> 学习培训 >> 正文
华西村考察报告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3年06月26日 00:00 点击数:

在这个2012年美丽的秋天,我参加了省委党校的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,我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经历,和同行也是同学们忙碌但愉快顺利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,收获颇丰。特别是到华西村实地参观考察,虽然时间不长,然而华西村的村容村貌、农户家庭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报告与文艺演出,使我们同行的31位同学深刻感受到,华西村被誉为“天下第一村”当之无愧。

华西村位于无锡江阴市的东南。华西村1961年建村成立党支部,当时只有面积0.96平方公里,120户、667口人,集体资产2.5万元,外债1.5万元,人均收入不足54元;1989年成立党委,有党员1271名。20016月开始,先后将周边16个村“并入”华西。现有面积30平方公里,村民3万多人,流动人口近3万人。华西村的经济支柱是江苏华西集团公司,该公司是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,是合作经济组织,于1994年组建集团公司,1999年公司上市。现有职工2.5万人,固定资产40多亿元,下属8大公司(钢铁建材一公司、钢铁建材二公司、钢铁建材三公司、宝昌化纤公司、毛纺服装外贸公司、有色公司、旅游服务公司、建筑房产装潢公司和彩板、香港、上海公司),80多家企业。当我们进入华西村时,首先看到吴仁宝的座右铭“家有黄金数吨,一天也只能吃三顿;豪华房子独占鳌头,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”,村里将其制作宣传牌高高竖立在进村的路旁。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,华西村确实是个标兵。

一、生产发展

华西70年代造田,实现农业现代化;80年代造厂,实现农村工业化;90年代造城,实现农村城市化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,华西村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80多亿,年产值超300亿,是1988年亿元村的300倍。“华西速度”令人惊叹。1978年,华西村成为百万元村,农民年平均纯收入220元;1988年,华西村成为亿元村,农民年平均纯收入1699元;1995年,华西村实现20亿元收入,农民年平均收入达到2.46万元;2001年,村收入、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基本增长一倍;到2004年,华西村成为200亿元村,农民年平均纯收入12.26万元。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。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.76倍、城镇居民的13.01倍。2004年全村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206亿元;2005年再创新高,全年收入高达370亿元,是1961年的51.98万倍。1994年,华西村组建华西集团,到今天已有1000多个品种产品,注册商标44个,创出了“华西”、“仁宝”等品牌,华西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含金量极高的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产品远销世界各地。2002年,华西村建造了全国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区。发展到今天,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内有13家公司、80多家企业。目前,该村已经形成了工业、商业、建筑业、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。在新中国的历史上,没有一个村可以与华西村相比肩。

二、生活宽裕

华西的村民生活宽裕。他们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样样都全了。特别是从“行”和“住”来说,华西村民最少的人家有1辆轿车,最多的人家3辆;村民家家住400600平方米的别墅。我们看的一家村民三层别墅,面积达500多平方米,价值200多万元。华西村民的收入年人均八千美元,现在家庭存款少的有100万,多的有1000万以上。村中有投资5.8亿元修建的公园,园的九座塔分别承担了体检、培训、娱乐、服务、养老等功能,特别是体检中心内的设备,全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,村民不出村什么大病都能“解决”。这些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:一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,工资奖金多劳多得,但最多不超过3万元。工资平时发50%,年终一次结清,奖金中的80%作为资本参股,厂在股金在;二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,每个村民各项福利待遇加在一起一年至少2800元;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分红。华西实行的是公私合作制,集体控股,个人参股,享受分红,采取“少分配、多积累;少拿现金、多入股”的分配形式。在华西做到“八有八不”(即小有教、老有靠、房有包、病有报、物有商、玩有场、餐有供、行有车;吃粮不用挑、吃水不用吊、煮饭不用草、便桶不用倒、洗澡不用烧、通讯不用跑、冷热不用愁)。

三、乡风文明

在华西村处处洋溢着文明富裕,社会和谐的氛围,达到了“三无”:无上访、无告状、无暗斗,实现了“基本生活包,老残有依靠,优教不忘小,三守促勤劳,生活环境好,小康步步高”。村里成立了“精神文明开发公司”,成立特色艺术团(下设京剧、越剧、锡剧、歌舞、杂技5个分团)。常年开展“六爱”教育(爱党、爱国、爱华西、爱亲、爱友、爱自己)活动。编写了《十富赞歌》、《十穷戒词》和《华西村歌》。

四、村容整洁

华西村的各项建设都是统一规划设计,统一标准建设。华西村民住房有三种:一种叫欧式别墅。这些大多数都是华西中心村的人住的;一种叫C式别墅,在吸收的1000多名新村民中,经济条件比较好的,就住C式别墅;一些生活刚刚宽裕或者还没有完全宽裕的,住的都是公寓房,大华西范围内村民住的也绝大多数是公寓房。华西村实现了“三化”(绿化、美化、净化),“三园”(远看是林园、近看是公园、细看是农民生活乐园)。

五、管理民主

华西村的管理是比较民主的。对于民主他们的理解是:依法办事,以约办事,这就是最大的民主。也就是要做到“以人为本,制度管人,人管制度”。华西村以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来管理。对法律上还没有完备的一些细节问题,他们一方面发动群众讨论,如果有90%同意以后就制订《村规民约》,最后就按这个《村规民约》来办。另一方面,《村规民约》的制订也要在法律范围内,不能和法律抵触,所以他们说:依法办事,这就是最大的民主。如果说是人管人,那就是最不讲民主了。

华西村最突出的是坚持自身特色,做到公私双富有,实现共同富裕。“个人富了不算富,集体富了才算富;一村富了不算富,全国富了才算富”。这是村领导吴仁宝经常说的话,他还说:社会上有人一时怕“私有”,认为“私有”什么都不好,最好把“私有”全部转成“公有”。也有人一时怕“公有”,认为“公有”什么都不好,最好把“公有”全部转成“私有”。我们华西不怕“公有”、“私有”,就怕“公”也没有,“私”也没有。华西创造了公、私“双富有”。华西村是“一村两制”,集体与私营并存,但不允许“一家两制”,村民可以先“私”,不行后再回集体。用江泽民同志的话讲,这是处理好了权与钱的关系。实际上,也就是做到了“两手抓”:一手抓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,一手抓好鼓励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。从现在的格局来看,华西是公私合作制占主体,在合作经济中,公有的比例较大,固定资产有40多亿;私有的比例较小,近10个亿。对村民的股份,每年有分红,但必须拿出一部分再入股,股金只能用来买房买车。华西富了,还始终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,在黑龙江、宁夏、江西等地建了省外“华西村”,改变了这些地方的贫困面貌,现在已移交地方。

最后,从切身感受来说,这次学习考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,对于我们坚定理想和信念,更有说服力地开展教学非常有益,希望学校能更多地给予这样的机会。

澳门新莆京app7906